探讨科技金融如何推进
科技金融涵盖很广
本文仅从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推动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角度尝试分析一二
众所周知,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传统的信贷业务中,在确保借款主体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经营有效的基础上,通过对房产、地产、机器设备、股权等进行抵质押来保障借款主体违约后第二还款来源能够有效执行。后期,根据经济发展增加了诸如保理等业务。
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信贷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科技型新兴产业拓展业务的需求。致使大量的科技型企业无法获得信贷支持,金融机构的触角也始终无法真正抵达到科技新型领域。
在科技型产业的发展当中,以基金为主的直接融资逐渐提高比重,与之伴随的是直接融资分享了科技产业发展的红利,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机构正在错失这一发展红利期。
对于银行而言,科技型企业发展周期与传统产业发展周期不同。
传统产业由于其有一定市场规律可以参考,遵循的大多是渐进式发展。且由于传统产业相对前期投资大,银行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企业的动态,便于开展营销工作。
而科技型企业则由于市场空间大,科技手段充分,大多处于跳跃发展。企业成立初期默默无闻,尚未引起银行的关注。
待其迅猛发展起来后,银行往往已经错失良机。且由于科技型企业大多以无形资产见长,银行的传统信贷无法有效匹配。
那么如何获取具备科技发展潜力的企业信息和如何客观、准确的评价企业的科技属性成为摆在银行面前必须破解的课题。
我们首先分析企业科技属性的评价问题。
目前最为直观有效的评价企业的科技属性还是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
而专利价值则远不如房产、土地甚至机器设备、车辆更易于评价。
一个专利的价值报告,大多两种类型。
一是交易双方已经达成对价值基本一致的判断,而出具的“证明式”评价报告。
另一个则是由技术专家、市场专家、财务专家等各相关方通过对投入、市场研判等多个维度进行调研后出具的价值报告。
这两类报告,“证明式报告”对于银行的质押和违约后处理并没有参考价值;第二类报告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由于专利质押往往发生在中小企业,授信规模较低,其投入和银行获取的利差相比性价比不高。况且,由于“人”的参与,或许有主观因素影响专利价值的评定。
基于上述问题,上海技术交易所给出了解决方案。
上技所基于对专利的大数据库建设,基于对以往专利成交价格收集整理进而开发的算法,成功的开发出专利价值评价系统。
简单举例:将一个专利录入到上技所的系统中,经过后台运算后,与该专利同类型的历史交易信息即时呈现。即:该专利同类型专利历史成交数量、最高价格、平均价格,成交双方信息等均可获取。
这一方面解决了效率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人为的干预,评出价格相对更加公允。
解决了专利评价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就是批量获取具备科技发展潜力企业群体的问题了。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区域所有专利都测算一遍,然后带着这些信息去找企业。
对于第二个问题,上技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区域内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具体做法是,我们在系统内给出初始条件,如限定在大连区域内,智能制造行业,拥有专利价值由高至低的500家企业。
通过这些条件的设置,将能够获取符合条件的500家企业,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其拥有专利价值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一方面获取了优质客户的名单,另一方面在对这些企业授信时,其专利价值也将获取,通过设定质押率即可测算出该企业在银行通过专利质押可获取的授信额度。
当然,上述信息获取后,银行还需要考察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以及如何将信息传达到目标客户的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银行共同推动了。
如果能够通过科技条线和工信条线以及社会其他渠道将上述信息传递到企业端。
再通过现有的,大连地区正在执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将对于繁荣区域经济,破解银行精准营销科技企业,科技企业自身发展都将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能够有效摸清区域科技发展底数,了解科技型企业发展潜力。
专利价值评价、科技金融发展、银行授信都是复杂且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本文仅从一个侧面提供参考建议,不足或疏漏之处难免存在,敬请谅解。
对本项目有兴趣者,欢迎垂询合作事宜,详询文末微信名片。